靈璧石與歷史名人
人的癖嗜,反映著一個(gè)人的人品道德、精神情操和文化修養(yǎng)。綜觀古今,上逮秦漢,下迄明清,無數(shù)詩人學(xué)者,書畫大家,名賢高士,大都與石結(jié)下不解之緣。他們愛石、尋石、藏石、詠石、畫石;論石,從中體石悟道,把人世間人人、事事、物物的真善美與自然美酌渴求化成筆底波瀾,凝鑄成超凡絕俗傳之不朽的藝術(shù)豐碑。這些哲人高士,他們從渾渾噩噩的頑石中明道冶德,開靈啟智,感悟人生,完善人生。因之他們無不是既仁且智的善業(yè)人杰。
白居易, 字樂天,晚年號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詩人。其于德宗建中三年(782)十一歲時(shí)隨父遷居符離,居住在今宿州市東北二十里的毓村,居宅名東林草堂。其居與靈璧西境諸山相鄰,今遺址猶存。十六歲時(shí)詩作 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即寫于符離之“唯南古原”,當(dāng)時(shí)已是名噪朝野。但苦無人仕之門,只得在毓村與友人共勉共學(xué),先后居住二十二年,“晝課賦,夜課書,間又課詩”,常與友人和詩往來,徜徉于符離,靈璧山水之間。曾得靈璧石,置于草堂。貞元十六年應(yīng)進(jìn)士試,貞元十九年(803),三十二歲的白居易經(jīng)吏部考核,拔萃登科,授校書郎。同年冬回毓村搬家,與友人依依惜別。其所藏靈璧石及在蘇南所得之太湖石一起漕運(yùn)至洛陽,置于庭中。有《雙石》詩,載于《白氏長慶集》:
蒼然兩片石,厥狀怪且丑。俗用無所堪,時(shí)人嫌不取。
結(jié)從胚渾始。得自洞庭口。萬古遺水濱,一朝入我手。
拾舁來郡內(nèi),洗刷去泥垢。孔里煙痕深,罅青苔色厚。
老龍?bào)ぷ髯悖艅Σ鍨槭?。忽疑天上落,不似人間有。
一可支吾琴,一可貯吾酒。峭絕高數(shù)尺,坳私容一斗,
五弦倚其左,一杯置其右。洼樽韻未定,玉山頹已久。
人皆有所好,物各求其偶。漸惡少年場,不容垂白叟。
回頭問雙石,能伴老夫否?石雖不能言,許我為三友。
白居易對靈璧磐石鑒賞亦頗精到。他看到唐宮廷樂師以陜西耀縣之華原磐充當(dāng)靈璧之泗濱浮磐,感慨賦詩,其詩云:
華原磐,華原磐,古人不聽今人聽,
泗濱石,泗濱石,今人不擊古人擊。
今人古人何不同?用之舍之由樂工。樂工雖在耳如壁,
石分清濁即為聾。梨園弟子調(diào)律呂,知有新聲不知古。
古稱浮磐出泗濱,立辯致命聲感人。宮懸一聽華原石,
君心遂志封疆臣。果然胡寇從蕪起,武臣少肯封疆死。
始知樂與時(shí)政通,豈聽鏗鏘而已矣。磐襄入海去不歸,
長安市人為樂師。華原磐與泗濱磐,清濁兩聲誰得知。
米芾, 字元章,號襄陽漫仕。宋代著名書畫家,博雅好古,嗜石如癖,世人以其不羈。其與靈璧石有著不解之緣,趣聞軼事頗多。如:《古今談概·癖嗜部》 載:米元章守漣水,地近靈璧,蓄石甚富,一一品第,加以美名。入室把玩,終日不出。楊次公杰為察使,因往漣焉,正色言曰:“朝廷以千里郡邑付公,那得終日弄石,不省祿郡事?”米于袖中取一石,嵌空玲瓏,峰巒洞穴皆具,色極青潤,宛轉(zhuǎn)反復(fù)以示楊曰“如此石安得不愛?”楊殊不顧,乃納之袖。又出一石,疊峰層巒,奇巧更勝,又納之袖。最后出一石,盡天劃神鏤之巧。顧楊曰:“如此石安得不愛?”楊驚見之下,忽然趨前曰:“此石非獨(dú)公愛,我亦愛也!”即就米手櫻得之,登車逕去。米以楊?yuàn)Z其所最,惘然自失累月,屢以書請之,竟不復(fù)得。
靈璧石人見人愛,愛之必藏,藏之必珍。楊次公在妙造絕倫的靈璧石面前,結(jié)果還是暴露了掩飾的欲望,只是做不到像米芾那樣天性率真罷了。米芾愛石、拜石、癡石,在常人眼里似乎違世異俗,孰不知米芾在書法、繪畫上的高深造詣,正由于他體石悟道,丘壑內(nèi)營,活化了他的精神靈愫,才營造出如此郁礴宏博氣傲蒼穹的藝術(shù)境界。
蘇軾, 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北宋文學(xué)家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詩書畫并稱“三絕” ,喜畫枯木竹石。詞開豪放一派。一生愛石,尤與靈璧石情深意篤?!鹅`璧志略》、《素園石譜》記載同樣的一則故事:
靈璧劉氏園中砌臺下有靈璧石一株,瑰瑋巉然,反復(fù)可觀,作糜鹿宛頸狀。東坡居士欲得之,乃于臨華閣作《丑石風(fēng)竹圖》貽之主人,主人喜,以“糜鹿宛頸石”相贈。后居士載歸陽羨。又宋人張邦基《墨莊漫錄》載:靈璧張氏蘭皋園一石甚奇,所謂“小蓬萊”也,蘇子瞻甚愛之,題其上曰:“東坡居士醉中觀之爽然而醒。”子瞻之意蓋取李德裕平泉莊有“醒酒石”,醉乃踞之則醒也。文士蔣穎叔復(fù)題其后云:“荊溪居士署中觀之爽然而涼?!彼拗萏貐前仓杏謴?fù)題其后云:“紫溪翁大暑醉中”。三人讀三題一笑而去。張氏覓工皆刻之。其石后歸禁中。
葉夢得, 字少蘊(yùn),號石林居士。紹圣進(jìn)士,南宋文學(xué)家,詞風(fēng)近蘇軾。曾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,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。著作頗豐。他癖愛靈璧石,庭植林立,收藏甚富。在他所著的《石林記》里曾這樣寫道:
好石良是一癖,古今文士,每見于詩味者,來必真好也,其好者,正自不能解。余紹興間春官下第歸,道靈璧縣,世以為出奇石’。余時(shí)臥病舟中,聞茶市多而求售,亟得其一,價(jià)八百,取之以歸,探所有僅得七百金,假之同舍。而不覺病頓愈,夜抱之以眠。知余之好石,不持其言。自行此壑,刳剔巖洞,與藏于土中者,愈得愈奇。今巖洞殆十余處,而奇石林立左右,不可以數(shù)計(jì),心擾愛之不已。
葉夢得鐘愛靈璧石“良是一癖”。其謂“每見于詩詠者未必真好也,其好者,正自不能解”。其謂“自不能解”,正是人石緣緣相機(jī),致知格物之力。靈璧石外在的橘特奧奇,如夢幻般的神韻難以言表,內(nèi)在深邃意蘊(yùn)和美學(xué)內(nèi)涵發(fā)人至愛。人茍石意,心石交融。人石感應(yīng),愛之尤切。迸發(fā)于情,情熾獵獵。葉夢得之謂“自不能解”,正是靈璧石的無窮魅力與癖石者的情感相冥合,以致“心猶愛之不已”。其“自不能解”者,即人石之機(jī)緣。
范成大, 字致能,號石湖居士。紹興年間進(jìn)士,南宋詩人。曾使金,堅(jiān)強(qiáng)不屈,幾被殺。性愛石,常抱石哦詩,摩挲終日。曾得一靈璧石,名曰“小峨嵋”,賦之以詩?!端貓@石譜》普繪成圖譜,其詩刊之圖右,輯如下:
一石絕似太峨正峰,名曰“小峨嵋”。東坡嘗以名廬山,恐不若此石之逼真也。范石湖作詩以記之:
三峨?yún)⒉钐敫?,奔崖?cè)勢倚半霄。龍跧虎臥起且伏,
旁睨沫水沱江朝。禹從岷墻過其下,莫山著藉稱雄豪。
告成歸來兩階舞,泗濱錫貢備九韶。攬觀此石三嘆息,
仿佛蜀鎮(zhèn)俱茗蕪。惜哉扮擊墮簨虡,輦送淮海還山椒。
降商訖周謹(jǐn)呵獲,磐氏無敢加鐫雕。劉項(xiàng)蝸爭口靈璧,
血漂川谷流腥臊。水官恐此被染涴,氈包席裹吳中逃。
市門大隱闊千祀,苔衣塵網(wǎng)貍孤標(biāo)。尤物顯晦定有數(shù),
昨日惠顧不待招。我昔西游踏禹跡,署宿光相披重貂。
十年景落臥游夢,摩挲壁畫雙哲凋。天憐愛山欲咸癖,
特設(shè)奇供慰寂寥?;腥蛔覍毜钌希捎刑叛┪聪?。
嵌根裳積巧入妙,峰頂箕踞貴不驕。爐煙云浮布銀界,
隙日虹貫?zāi)饦?。其時(shí)歲秒臥衰疾,健起放杖驚兒曹。
龍鐘繞圍喜折屐,龜手拂拭寒侵袍。太湖未暇商甲乙,
羅浮天竺均鴻毛。小峨之名神所弄,永與野老歸漁樵。
作詩記我得石友,且以講賞茲丘遭。
范成大對靈璧石“小峨嵋”愛如至寶,賦以長詩。視唐宰相李勉所寶愛的“羅浮山”石和白居易的“天竺石”亦如鴻毛。
米萬鐘, 字仲詔,明萬歷進(jìn)士。萬鐘為米芾后裔,生平愛石,韻事聯(lián)翩,人稱“友石先生”。宅僻古云山房,中貯名石,客至壺觴嘯詠,自取所藏,以石娛客,日輪數(shù)十返不倦。風(fēng)流貞潔,土君子稱之。閩人陳衍曾撰《米氏奇石記》一文,被清人孫承澤收人《天府廣記》,錄如下:米氏萬鐘,心清欲淡,獨(dú)嗜奇石成癖?;掠嗡姆?,袍袖所積,惟石而已。其最奇者五,因條而記之。為靈璧石者二:一高四寸有奇,延茅坡陁,勢如大山,四面皆磷玻螺阿,如繪畫家皴法,巖腹近山腳特起一小方臺,凝厚而削,臺面刻‘伯原’二字,小篆佳絕。伯原,勝國人,杜本之字也。本工書,尤以篆籀知名,所著有《篆訣》,此其遺物也。其一塊然,非方非圓,渾璞天成,周遭望之皆知屏嶂。有脈兩道作殷紅色,一脈闊如小指,一細(xì)如縷絲,自頂上凹處垂下,如湫瀑之射朝日也。石可高八寸許,圍將徑尺,其聲視前石尤鏗亮,色皆純黑,凝潤如膏,俱磐山產(chǎn)也。
陳衍記米氏所藏之靈璧石二方,其一為書法家杜本之遺愛石,二石皆為神品。具言“俱磐山產(chǎn)也”,信然。非磐山所產(chǎn),絕無此佳石。
蒲松齡, 字留仙,號柳泉居士,世稱“聊齋先生”。他與名土畢際友情同手足,均嗜石??滴醵?,畢際友從通州罷官歸田時(shí),以重金買回一塊靈璧古石,曾為明代賞石大家米萬鐘所珍藏,原為宋人米芾所遺,銘“海岳石”,該石“堅(jiān)如鐵,黝如墨,潔如玉,光如鑑”。蒲公一見,欣喜若狂,撫抱摩挲,唏噓良久,疾筆賦詩曰:
大人何皓偉,贖爾抱花關(guān)。刺史歸田日,徐錢買舊山。
蒲松齡愛石、詠石、頌石。他一生寫下的賞石詩存世的就有四十多首。他在《 聊齋志異》中的《石清虛》一文,就是他愛石如命的自我寫照。故事以邢云飛好石,見佳石不惜重金求購,配以檀跌,供諸書案,以命相許,共存共亡。偏偏風(fēng)波迭起,數(shù)次為權(quán)貴巧取豪奪,典田蕩產(chǎn)相贖,至欲以命殉石。蒲翁筆下對人石感應(yīng),天人合一,緣緣相機(jī)的刻劃,達(dá)到了神化、仙化的藝術(shù)境界,是一曲絕妙的石文化樂章。蒲松齡把他一生最心愛的十塊佳石:鳳翔石、雙鷹石、九象石、峨豸石、海岳石、(靈璧石 www.lblzyl.com)等稱為“十友”,賦 《 十友 》 詩云:
石隱園中遠(yuǎn)心亭,門對青山四五層。鳳翔雙鷹飛禽樣,
九象峨豸走獸形。太樸垂云生得好,菡葛月窟最玲瓏。
宋朝魅星靈璧石,萬世流傳“十友”名。
蒲松齡一生坎坷失志,但他孤高勁節(jié),寄情于石,對靈璧石愛之彌深?,F(xiàn)在那塊靈璧“海岳石”尚珍藏在蒲松齡紀(jì)念館內(nèi),是蒲仙雄筆刺虐,倔強(qiáng)性格的象征。此靈璧石被列為國家珍貴文物。